
員工風采
“馬壯有一顆很強的事業心,放棄在西安工作,只身跑到陜北干這難啃的工程,他干事認真、負責,有沖勁,很有前途!”“跟著馬哥一起干活,心里有底。”“馬哥非常照顧新來的同事,對我們總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我們很感激。”每當聽到同事們的夸贊,馬壯總是謙虛地擺擺手,轉而埋首研究項目難題……
一個初出茅廬的“書生”蛻變成了一個技術過硬的煤礦防治水工作“硬漢”。多年來,他恪守“老老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干事,默默無聞奉獻”的誓言,把自己的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煤礦防治水事業。
書生創業何以計,毛烏素沙漠見真章。2014年,馬壯從澄合礦業王村礦到煤層氣公司生產技術部從事技術管理作。在外人看來,到了大城市工作很值得羨慕,在機關工作4年后,2018年卻又主動申請調到陜北項目一線。一開始,大家不理解也并不看好他,他雖然有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學歷,也能獨立完成地質報告編制,但在煤礦防治水領域,他就是“一張白紙”。而他接手的曹家灘防治水項目是一家在業界頗有實力的科研類承包單位歷時4年之久都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工程。
“一開始,我連最基本的工器具及配件都叫不出名字,看著那些工器具長得都差不多。從技術服務轉崗到生產管理,一開始就無從下手,工程進度跟不上,甲方單位煤礦多次點名批評,當時都對自己產生懷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了,有當逃兵的沖動。加上家里還有2歲的兒子……”說到后面,馬壯沉默了。
為了盡快適應工作環境,他在領導和家人的鼓勵和勸說下,克服心理落差,白天上鉆機,晚上啃書本,他就像一塊海綿,不停地吮吸著各種知識和技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技術,在實踐中尋找技術落腳點、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積累的經驗中不斷完善自己,筆記本密密麻麻……項目協調管理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同年8月,礦方增加工程量,要求施工首采面頂板爆破預裂孔,工期緊、任務重,他經常在井下一呆就是12小時,4天創造下1192米井下鉆探進尺的記錄,得到礦方認可。
曹家灘煤礦井筒出水攜砂是一個積攢多年的頑疾,建井期間也都曾先后多次利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超細水泥、高分子化學材料等進行壁后注漿,封堵效果均不顯著。馬壯與技術人員對曹家灘礦井周邊多次進行實地踏勘調研,按照“先加固井筒輔以變形監測,再實施地面帷幕及井筒搭接帷幕,最后壁后充填注漿”的治理思路,采用高風壓旋噴切割改造松散地層的沖洗置換技術,有效解決了砂化地層的注漿不適應性,確保井筒安全的前提下遏制了水力拉沙現象。目前,曹家灘主斜井砂化層段水量縮減92%,副斜井水量縮減82%,消除服務礦井的安全隱患,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這也為公司在陜北片區注漿堵水領域贏得了市場。
在井筒取芯鉆孔施工期間,設備從韓城拉運到榆林費用大,馬壯便四處托關系就近借鉆機、借電纜,協調泥漿泵,在管理人員、施工人員不足10人的情況下,歷時28天完成井筒取芯勘查,也為該項目后續注漿堵水提供地質依據。歷經5年,馬壯已成長為工程管理的“多面手”。
千磨萬擊還堅勁,扎根地勘書華章。在孤寂的烏素沙漠不斷重復著單調的工作,在筆記本上記錄一串串乏味的數據,在圖件上繪制一條條枯燥的曲線,這在很多人看來是煩悶無趣的,可馬壯卻總能在其中找到樂趣,苦中作樂。2021年,馬壯帶領項目管理人員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兩次中標16個大口徑鉆孔工程,他與項目部職工堅守漠北一線。
“馬哥,你這眼睛里都有血絲了,趕緊去休息吧。”“放心,好著呢,身體啥樣心里倍清楚。”馬壯咧著嘴,在黑漆漆的巷道里大聲說道。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從工藝流程、技術管理到材料進場、設備保養維護,馬壯都要過問,事無巨細。通過優化鉆具組合,調整施工參數,馬壯將原設計每30m常規測斜調整為多點隨鉆測斜,在42天時間里完成330m孔深、φ530mm管徑的鉆探、固管作業,鉆孔偏斜僅0.3m。
馬壯堅守一線,每天都在忙碌,加班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時間對于他來講永遠不夠用。長期野外生活雖枯燥冷清乏味,但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職責。而對于身體的疲累而言,更難過的是心理上的難關。從西安到榆林,遠離親人,一年難得見到父母妻兒幾次。馬壯感到最虧欠的就是家人,特別是年幼的孩子,每當回家看到孩子又長高了許多,他的內心會感到特別愧疚。曾經有人問馬壯:“年紀輕輕,為什么要選擇到陜北工作呢?”他笑著說:“我是一名有著16年黨齡的黨員了,我不沖在最前面,誰沖在前面?”
作為最基層的管理人員,馬壯甘為人梯,注重梯隊建設,在年輕同事面前毫無保留地把實踐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難題,給他們施展自己的機會。期間他組建了大學生物探組,經過兩次培訓后就可獨立操作儀器、分析數據、編寫報告,也彌補了公司物探業務方面的欠缺。
馬壯多次被評為“安全先進工作者”、先進工作者、“煤礦安全衛士”,他擔任項目經理期間曹家灘煤礦防治水技術研究項目部被評為陜煤集團公司“安全先進班組”,榮譽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