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風采
180天的強化訓練,6個月的堅持不懈,80余次的實操模擬,一項項的記錄,一遍遍的核實,百多個測量導線點,上千條數據……這組數字及其背后的汗水,換來的是陜煤層氣銅川分公司周昊、馬佳偉兩名職工在“華陽杯”第十五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礦山測量工三等獎,實現了陜西省煤層氣公司在國家級該行業工種競賽中的新突破!
把眼睛擦亮,一毫一厘都不能差
“多干多練,熟能生巧,干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誤差自然就小。”就獲勝的秘訣,周昊對筆者說道。
周昊、馬佳偉兩個90后小伙,一個外向健談,一個則謹言慎行。他們取長補短,勤思善學,工作事半功倍,一門心思鉆研測量工作,是工作崗位上的“黃金搭檔”。兩年來,他們幾乎每天背著幾十斤重的測量儀器,穿梭于各個工作面孔位井下,一干就是七八個小時,白天實踐,晚上琢磨,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2022年小莊礦二三盤區補充勘探項目,位于彬州市義門鎮蘆寨村林區深處,地勢險峻,錯綜復雜,樹木遮擋多,測量難度大,為確保觀測條件,他們蹲著甚至是趴在地面進行觀測,定方向、填圖,打點埋樁,反復比對,調整測量位置,展繪控制點。
“先向前5公分,再向左4公分,就可以打點了。”可打孔師傅并沒有動,而是打算直接在原地打點。一向臉上掛著笑容的周昊瞬間嚴肅了起來,放下儀器趕緊跑過去,著急地大聲說道:“說了這樣不行的,一毫米也不能差!”
最后定好準確位置,確定不差一毫一厘,周昊和馬佳偉才使用儀器進行測量,踏勘20余次,反復驗算放樣數據,達到高精度設計要求。
礦山測量,跋山涉水是常態
周昊、馬佳偉背著測量儀從銅川到彬縣,從彬縣到韓城,再到山西……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里。眾所周知,礦山測量除了一雙火眼金睛之外,還必須要克服艱苦的工作條件。
2022年7月,他們二人負責銅川陳家山煤礦四采區淺部未開采區隱蔽致災因素探查鉆孔項目五個鉆孔的戶外測量。當時正值夏日,野外地表溫度極高,作業面普遍在45℃以上,他們扛著儀器穿梭在層巒疊嶂人跡罕至的深山野外,砂礫鉆進鞋里,燙得腳底板疼。來到測量點,放下儀器,工作還沒開始,周昊和馬佳偉的安全帽下就不時淌下豆大的汗珠,衣服已被浸濕,黝黑的手臂也被蒸得發紅。山區天氣變幻無常,測量工作剛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他們猝不及防,為了保護測量儀器,周昊和馬佳偉脫下衣服將儀器包好,貓著腰躲進半山腰的一個石洞中直到暴雨結束,才踩著一步三滑的羊腸小道到達預定點進行精準測量。當夜,他又遇到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測量出來的數據有好幾公分的差距,這可急壞了他。次日,稍作休整后,他們進行復測,經過反復調整,最終得出了精準的測量數據。
“干測量就是這樣,跋山涉水都是常態,但我還是很愛這份工作,每當完成一項任務時,心里就特別滿足。”在這幾年測量工作中,他們用腳步丈量了公司承攬項目周邊的所有大山深溝,用精益求精的態度確保了測量工作分毫不差,為鉆探施工提供了最精確可靠的數據。
披荊斬棘,精心備戰一舉奪魁
去年公司接到技能大賽的通知,公司組織了內部選拔,經過多輪選拔,周昊與馬佳偉憑借默契的配合和精準的測量水準脫穎而出,代表公司參加“華陽杯”第十五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礦山測量工種競賽。
由于平時在工作時使用最多的是GPS接收機,而此次競賽要求采用的是全觸屏式全站儀。剛開始訓練時,兩人都不太適應,但他們沒有絲毫的退縮,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去到儀器廠家實地學習,請教老師傅,從儀器構造和性能入手,一點點琢磨,在不斷的摸索中,自我加壓、強化訓練、熟悉儀器、練到人機合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3月22日這一天,在“華陽杯” 第十五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現場,比賽如火如荼進行,選手摩拳擦掌,這一天,兩人既興奮又緊張……
高手間的默契,往往一個眼神就能完成信息傳遞。礦山測量工作為新增行業工種,也是競賽中唯一需要兩人共同完成的項目,講究的是團隊的合作與默契、觀測速度與質量。
在競賽現場,兩人從支設架腿到觀測、記錄、計算,配合默契,共同出色地完成了競賽項目,最終拿到了礦山測量工特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不負多年來的勤學苦練,也為公司爭了光、添了彩!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唯有奮斗者乘勢而上。礦山測量永無止境,競賽獲獎后,周昊和馬佳偉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將國賽現場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后來人”,繼續不遺余力地奮戰在一個個測量場上,用精湛的技藝和勇毅的擔當繪制精彩美麗人生!(程傲然 李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