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風貌
自從李秦淮來到鉆探分公司,他的身影在煤礦探放水隊伍里總是格外醒目。這位曾在軍營摸爬滾打的退伍軍人,如今雖身著沾滿煤塵的工裝,眉宇間卻依舊透著軍人特有的堅毅與擔當,在探放水這個與地下水、煤層打交道的平凡崗位上,續寫著“不褪色”的人生華章。
軍營淬煉的精神底色,奠定崗位堅守根基
軍營歲月,是李秦淮生命中浸滿汗水與榮耀的印記。作為訓練場上的“尖刀兵”,他在高強度拉練中錘煉筋骨,在集訓中磨礪意志。無論是烈日炙烤的崗哨,還是寒風呼嘯的陣地,“使命必達”的信念始終是他堅守的坐標——“紀律嚴明、吃苦耐勞、忠誠擔當”,這些刻入骨髓的部隊精神,早已成為他生命的底色,也為他投身煤礦探放水工作埋下了堅韌的種子。
褪去戎裝轉業入職,身份的轉變并未稀釋這份精神傳承。煤礦探放水工作關乎井下作業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面對復雜的水文地質資料、陌生的鉆探設備操作知識,他像當年攻克訓練難關那樣,把“吃苦在前”的勁頭擰成了學習的發條:主動鉆研《煤礦防治水規定》,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不同煤層關鍵參數,那些批注里寫滿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同事們都說,李秦淮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在探放水工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部隊精神最生動的注腳。
采前物探一線的先鋒擔當,彰顯軍人本色
這份精神,漸漸化作了探放水團隊里的“強心劑”,采前物探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前哨兵”,而李秦淮便是這“前哨兵”中的先鋒。在《S1216工作面采前二次物探》施工過程中,李秦淮帶領著兩名技術員,在S1216工作面膠輔運順槽總長5000多米的巷道內,彌漫的粉塵無孔不入,剛清理干凈的儀器表面很快又落上一層灰,他卻毫不在意,依舊專注地調試著物探設備,確保每一個數據的精準;潮濕的水汽浸透衣服,工裝也總是濕冷地貼在身上,他卻像沒察覺一般,身處這般惡劣的環境,他從未有過絲毫懈怠,軍人的堅毅與擔當在他身上愈發鮮明。
從軍營到職場的初心傳承,書寫不凡答卷
對比過去與現在,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李秦淮的初心。從軍營到煤礦探放水一線,過去,他為保家衛國站崗執勤;如今,他為煤礦安全生產探測“水情”。李秦淮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讓“退伍不褪色”從口號變為現實:在幽深的井下巷道里,他帶著團隊精準采集數據,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水災隱患;在潮濕的巷道中,他仔細檢查設備,確保每一次鉆探都數據精準。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責任與擔當,不僅照亮了自己在探放水崗位的奮斗路,更成了身邊人前行的路標。
在李秦淮身上,我們看到了無數退伍軍人的共同模樣。他們帶著部隊鍛造的精神財富,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而李秦淮則在煤礦探放水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以“堅守建新功”的姿態,書寫著新時代的軍人答卷。正是這些永不褪色的初心,讓奮斗之路始終有光,讓平凡崗位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李秦淮 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