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風貌
紅柳林項目部的風里,總帶著些沙土的氣息。第一次走進項目部時,陽光正曬在探放水設備的金屬外殼上,反光晃得人睜不開眼。就是在這里,我把學生時代的背包換成了工具包,開始學著做一個真正的“鉆探”人。
工裝里的身份重構
當嶄新的工裝替換了穿了多年的校服,當沉甸甸的安全帽壓住蓬松的額發,鏡中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正宣告著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蛻變。踏入鉆探分公司紅柳林項目部的第一天,抬頭看到墻上的技術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標牌,比大學畢業證書更真切地烙下了身份的印記。早晨時跟著師傅學習探放水工作準則,午餐時聽前輩們討論鉆機的參數調試,傍晚在宿舍整理標注著“鉆機的使用及安全準則”的筆記本——這些細碎的瞬間像拼圖般,一點點拼湊出“職場人”的輪廓。曾經在學校里對著模擬數據蹙眉的少年,如今正站在鉆機旁,把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換算成實實在在的操作指令。
責任與心態的雙重蛻變
身份轉變的核心,是責任的重量從書本滑向現實。作為職場新人,不再有“錯題本”可供修正,每一份提交的鉆機鉆探數據報表,每一次設備檢查的記錄,都直接關聯著項目進度與作業安全。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倒逼出更嚴謹的工作態度——從前課堂上的“差不多”,如今變成了“必須精準無誤”。而心態的修煉同樣關鍵,初入職場時因操作生疏產生的焦慮,在前輩們“誰都是從手忙腳亂過來的”的鼓勵中漸漸消散。學會把“我做不到”換成“我可以學”,把面對突發狀況的慌張,變成冷靜分析問題的沉穩,這種成熟的心態,比任何專業技能都更能支撐長久的職業成長。
熱土上的成長誓言
紅柳林項目部的月光,見證了太多像我一樣的新人的蛻變。帶我學習的師傅總說“看你們這些新人,眼睛里的光一天比一天亮”,這份光芒里,有初遇工作的熱忱,更有扎根熱土的堅定。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是下一個要攻克的探放水工藝難題,還是第一次要達成的獨立完成鉆孔設計的目標,我都想用“空杯心態”重新出發——把大學里的成績清零,把前輩的經驗當成新的教材,在每一次探放水作業中積累實戰智慧。愿以清晨的露水為墨,以探放水的鉆機為紙,記錄下每一次進步的軌跡;愿用正午的烈日淬煉意志,用深夜的星光點亮初心,讓成長之花在這片奮斗的土地上灼灼綻放。畢竟,最好的致敬不是空談熱愛,而是把每一個平凡的工作日,都活成靠近理想的階梯。(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