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風采
在煤層氣公司,涌現出這樣一群奮進者,他們勇于拓荒、攻堅克難,他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在不同的崗位上書寫著自己的奮進人生,在公司的發展征途中成就自我,他們用行動詮釋新時代誰是最美的奮進者。
徐建民——攻克“卡脖子”難題,他在行
徐建民,是一個典型的地質人——樸素、寡言。從業30年,他帶出的徒弟大部分都走上了重要崗位,但他依然奮斗在一線,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公司承攬的曹家灘煤礦注漿堵水項目,要考慮井筒穩定性、安全性和技術可行性,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是一個“老大難”工程。作為總指揮,他頂著壓力與技術人員白天跑現場,晚上研究對策,反復進行現場試驗和方案論證,最終解決了砂化層作為含水層卻不“吃漿”這個注漿行業內長達5年的“頑疾”,獲得了甲方單位的高度贊譽。現在他仍然駐扎在項目現場,繼續督導著副斜井的治理。部室的同事們心疼他,多次勸他回去休息幾天,可他都用沉默來回絕了。
在彬長礦區孟村煤礦沖擊地壓區域治理項目,這也是一個技術難度較大的項目,以往都是在井下進行局部治理,效果不佳。為了攻克這個難題,他查閱大量資料,最終確定了采用地面水平井壓裂技術進行沖擊地壓區域治理,并多次與壓裂單位溝通咨詢壓裂控制技術,保證項目可行性。在項目施工期間,他經常深入現場進行現場指導,及時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目前,孟村煤礦401102和401103工作面沖擊地壓防治項目均取得階段性成果。《一種煤礦沖擊地壓和有害氣體綜合防治系統》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一個又一個難題的攻克,他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個人三等獎、陜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及公司“重點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個人”等多個獎項,但是在成績和榮譽面前他從不引以為傲,他時常表示,只要把項目做好,把事做成,其他都是“han”事。
李鵬飛——從地質到地熱,“跨界”何所懼?
“每一次跨行業都是新的挑戰,不能因為不懂就退縮,只要用心學習踏實干,都能干得很好!”在朋友對李鵬飛的“跨界”表示擔憂時,他總是這樣自信的回答,無所畏懼。從石油地質到煤田地質再到地熱能開發,事實證明,每一次跨界他都憑借踏實的工作作風實現了完美轉身。
第一次“跨界”是他初到陜北負責煤田勘探項目,這時他剛結束完5年油田室內勘探工作。面對一望無盡的大漠,讓他有點傻眼,可是時不待人,為了盡快推進項目,他用最短的時間調整思路,并快速學習掌握新環境的工作方法,發揮肯干實干的精神和團隊先后完成了爾林兔一二三號井田、小保當二號煤礦、沙梁煤礦、小壕兔西部勘查區等多個大中型煤炭勘探項目的野外施工。特別是在沙梁煤礦勘探項目中,為克服地表溝谷縱橫和地下斷層密布的難題,他不僅要求鉆機嚴格丈量鉆具、認真取芯,更要求全體補勘人員做好地質“三邊”工作,出現問題及時分析,及時調整設計。其中B17鉆孔經過反復查閱周邊煤層、地層展布情況,最終該孔位比設計深度加深近70米,所有煤層全部鉆遇,順利完成鉆探任務。
在“雙碳”大背景下,2021年他又一次“跨界”干起地熱能開發利用。作為地熱中心負責人,他積極主動地擔負起了地熱中心各項工作,并帶領大家深入學習暖通方面理論知識,實地調研大量成功案例。從陜煤集團地熱能開發利用 “十四五”規劃,到紅柳林煤礦、小保當煤礦等地熱方案編寫,從建莊煤礦地熱示范項目運行現場,到各大礦區地熱開發調研, 7個月時間里,他在張家峁、紅柳林、檸條塔、小保當、曹家灘、建莊等多個煤礦留下了他的足跡。功夫不負有心人,建莊煤礦地熱供暖示范項目順利投入運行,小保當地熱開發利用方案通過評審,紅柳林礦和張家峁礦地熱開發利用方案通過礦方審核。
談及工作經歷,李鵬飛躊躇滿志:“現在新能源行業迅速崛起,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不會被社會淘汰。要隨時做好哪里需要哪里去的跨界準備,才能適應公司未來多元化的發展!”
達亮——為解決“錢袋子”,只身闖陜北
每一次聯系達亮,他總是很忙,不是在忙著整理標書,就是在去投標的路上。這不,他又在忙著整理紅柳林礦相關項目的兩個標書和一個商務談判,因為第二天他又要奔赴榆林準備投標。作為澄合分公司的一名經營人員,這樣的狀態對他來說如家常便飯。近兩年,他一直在澄縣、榆林、神木、內蒙古等地來回奔波,在公司的時間屈指可數。
在陜北跑業務的時候,由于公司人員緊缺,他經常一個人應對多個工程事務并行的現狀,為了對每個時間節點所要完成的工作做出總體的計劃并及時分析調整,他經常在建設方工作時間辦理預結算,晚上則熬夜整理相關材料,有時甚至忙碌整夜,第二天又接連去兩三家單位對接業務,中午大部分時間在路上,吃飯經常不能正點。即便這樣,他每天都把要完成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從不因為耽誤一天的工作而延誤項目整體的進展。在投身陜北地區經營工作的同時,他兼顧內蒙地區市場的聯系和拓展。有時出去的時間長了,他甚至忘了家里還有年幼的兒子,“幾個月沒見了,小家伙估計又長高不少。”談及孩子,他嘿嘿一笑。
“經營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很難,不僅僅是處理幾個合同,要不停地學習。”他總是這樣勉勵部室人員,他還一有時間就帶領部室人員一起學習地質、鉆探、合同法規、財務等知識。在他的努力下,內蒙大地精煤礦排水孔、爾林兔井田勘探、紅柳林水文探查、小保當二號礦井補勘等多個工程完成結算和支付。
有同事感慨他太辛苦,他淡然一笑說:“為了公司發展,咋樣都值!”
李凱——書生也能上“鉆”場
在公司安全檢查人員到達王石凹礦區時,李凱才匆匆忙忙趕來:“不好意思,正在給工人開個會,一時走不開。”眼前這個95年的小伙子,瘦弱的個頭,戴副眼鏡,手里拿著個小筆記本,十足一個書生形象。如果不認識,很容易把他當成一名學生,可實際上這個“書生”已在現場干注漿工程兩年,參與的重點項目4個,現在的他還是王石凹煤礦工業旅游開發注漿堵水工程的項目經理,僅這一個項目他負責打下的鉆孔就達兩千多個。
李凱給檢查人員說,由于公司人手緊缺現在這個項目就他一個人帶領著六七個工人在干,三個月了他就回過一次家,經常是剛協調完場地又要下井看現場,有時還要應對老舊井筒周圍疏松土層導致的嚴重漏失情況,晚上再騰出時間整理各種報表。由于礦井目前已停產,人煙稀少,被問到什么感受時,他笑一笑:“不辛苦是假的,不寂寞也是假的”。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現場駐扎,王石凹煤礦副立井井筒的出水量明顯縮減。
“干我們這行的,不吃苦不得行,天天是白天干了晚上還要干,荒郊野外的生活條件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寂寞枯燥,新來的幾個年輕人干了不到兩個月都跑了,這娃是個特例!”44歲的王曉非是李凱的師傅,談到李凱,他很是贊許。
在煤層氣公司,還有許多這樣默默付出的奮進者,他們用行動守護大家庭,用初心追逐煤層氣的未來,他們都是地勘趕路人。
(郭燕珩 惠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