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佳作
當指尖劃過書頁間那些凝結著生命重量的文字,未曾踏足地壇的我,卻已然墜入了史鐵生用十四年光陰編織的精神世界。沒有夏日的蟬鳴作伴,沒有真實的青磚觸感,可字里行間流淌的溫度,卻讓那座古老園林以最鮮活的姿態,在想象中徐徐鋪展。
初讀時,荒蕪的地壇如同一幅水墨長卷在眼前展開。褪色的朱紅宮門、瓦縫里倔強生長的野草、被歲月啃噬出裂紋的祭壇方磚,這些意象無需實地丈量,便已在文字的勾勒中清晰可辨。史鐵生筆下的微小生命更是充滿靈韻——蒲公英絨毛上晶瑩的露珠、負重前行的螞蟻、劃破暮色的雨燕,每一個細節都帶著蓬勃的生命力。我仿佛能聽見輪椅碾過落葉的沙沙聲,混著風掠過柏樹的簌簌響,這些聲音跨越紙面,在腦海中譜寫成獨屬于地壇的生命樂章。
最令人動容的,是地壇角落里無聲流淌的母愛。史鐵生將自己困在輪椅與地壇構筑的孤獨世界時,母親便化作了守護的月光。她藏起熬紅的眼眶,用平靜的語氣勸兒子“出去走走”,轉身卻將擔憂揉進反復摩挲的衣角;她徘徊在園外老槐樹下,目光穿過層層枝葉,將牽掛織成無形的網。那些未說出口的千言萬語,最終都化作晨霧中消失的腳印,只留下一句“若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未曾親歷地壇的我,卻被這份跨越時空的深情,灼紅了眼眶。
輪椅上的沉思,是史鐵生與命運的溫柔對話。他在地壇的磚石草木間追問生死,在草木榮枯中參透永恒與瞬間的辯證。古柏歷經風雨依然蒼勁,野花在石縫中倔強綻放,這些靜默的啟示讓他的文字褪去怨懟,生長出超越苦難的堅韌。我雖未親眼見過地壇的黃昏,卻在文字的指引下,與他一同讀懂了磨難背后的生命真諦——原來真正的救贖,在于接納生命的不完美,在跌撞中依然堅定前行。
合上書頁,地壇的輪廓在想象中愈發清晰。這座未曾涉足的古老園林,早已超越地理意義上的存在,成為一座用苦難與堅韌澆筑的精神圣殿。史鐵生以殘缺的身體書寫下的生命詩篇,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完美的結局,而在于與命運和解時綻放的光芒。無需親身丈量地壇的每一寸土地,那些躍動在紙頁間的哲思與深情,早已教會我們如何在歲月的褶皺里,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華章。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