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佳作
蟬鳴撕開六月的帷幕時,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又將來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總在不經意間回想起17年的夏天。
教室后墻的倒計時牌被陽光曬得發白,粉筆灰在光柱里懸浮,像是未寫完的詩行。那時候的時間仿佛被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浸著油墨味的試卷,又裹著少年人特有的倔強。
17年的夏天,熾熱得如同陜北高原上燃燒的麥浪。蟬鳴聲黏在教室斑駁的墻皮上,黑板上方的掛鐘滴答作響,與此起彼伏的翻書聲、鋼筆劃過紙面的沙沙聲交織,在沒有空調與風扇的教室里,釀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悶熱。汗水浸透的校服緊貼后背,發梢凝結的汗珠墜落在課桌上,瞬間就被蒸騰成看不見的水汽。
教室的窗戶總是大敞著,玻璃上還留著往屆學生用粉筆涂畫的痕跡,歪歪扭扭的字跡在歲月里漸漸模糊。正午的陽光斜斜地切進教室,將前排同學的影子拉得老長,粉筆灰在光柱里懸浮,像是未完成的詩句。我們習慣把草稿紙折成扇子,邊做題邊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紙頁翻動帶起的熱風,反倒讓空氣里懸浮的粉筆灰跳得更歡了。前排女生的馬尾辮隨著扇動的節奏輕輕搖晃,發梢沾著的汗水在陽光下泛著微光。
偶爾會有一陣穿堂風,從走廊盡頭的窗口鉆進來,掠過堆滿試卷的課桌,掀動墻角的掃帚。這風裹挾著操場曬得發燙的泥土味,混著隔壁食堂飄來的陜北黃饃饃香氣,玉米面與糜子面混合蒸制的饃饃,咬開后能看見紅棗與豆沙的內餡,麥香與甜香在蒸籠里氤氳發酵,總能瞬間喚醒昏沉的味蕾。又或是羊肉臊子抿節的味道,細長的抿節浸在鮮香的羊肉湯里,撒上翠綠的蔥花和韭菜碎,酸白菜的清爽混著羊肉的醇厚,在風里勾得人直咽口水。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停下手中的筆,任由風拂過發燙的臉頰,掠過汗濕的脖頸,直到它又悄無聲息地溜走,燥熱重新將我們包裹。有些機靈的同學會迅速起身,把前后門開得更大些,試圖留住這難得的清涼,可風卻像調皮的孩童,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
記得有次模擬考,毒辣的日頭直直地照進教室,汗水順著我的額頭不斷滑落,浸濕了答題卡。我慌亂地用草稿紙擦拭,前排的老張見狀,默默把自己的本子立起來,擋在我和窗戶之間,為我筑起一道 “擋風墻”。那一刻,比風更清涼的,是少年間無需言說的情誼。考試結束后,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本子上也暈開了淺淺的水漬,可他卻只是笑著說:“就當給本子做了個‘水洗風’。”
放學時,夕陽把教室染成橘紅色。我們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邊的店鋪飄出陣陣香氣,老板們吆喝著 “剛燉好大燴菜出鍋嘞”,食客們圍坐在一起,就著燴菜吃著噴香的花卷;抿節館里坐滿了人,大家端著大碗,吸溜著細長的抿節,湯汁濺在桌上也顧不上擦。遠處的黃土高原在暮色中靜默佇立,歷經歲月的溝壑仿佛在見證著我們這群少年,如何在熾熱的夏天里,用汗水澆灌夢想。
晚自習時,月光爬上窗臺,帶來些許涼意。我們借著臺燈的光,在題海中繼續奮戰。窗外的槐樹沙沙作響,偶爾有幾片葉子飄進教室,落在堆滿習題的桌上,像是時光寄來的書簽。那時的我們,總覺得時間漫長,可當真正合上書本,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才驚覺青春的列車早已呼嘯而過,只留下那年夏天的風,永遠停駐在記憶深處。
如今回想,17 年的高考,最難忘的不是試卷上的題目,而是那偶爾造訪的微風,是燥熱里相互陪伴的溫暖,是課間分享的一包辣條,是晚自習后結伴回家時的歡聲笑語,是青春歲月里最真實的印記。每當夏日的風再次吹起,記憶就會翻涌,帶我回到那個充滿汗水與希望的教室,回到我們肆意生長的時光。
(李夏寅)